属于管理会计软件的发展阶段,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分为古代会计、现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会计电算化也称计算机会计,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是指利用会计软件来指挥由各种计算机设备代替人工完成或人工难以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中应用的简称。
模拟手工记账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处于什么阶段?该书原文如下:“我国会计信息化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初级阶段、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普及发展阶段、适应会计准则和发展要求的渗透整合阶段、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ERP系统集成管理阶段。”那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什么阶段呢?该书原文如下:以下简要介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史沿革:“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第三,介绍会计职业判断的渗透与融合。第四,结合内部控制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哪些文献?!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812[大中小][打印]随着世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的有用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1982年之前,这个阶段属于审判阶段。2.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88年,是自发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这是一个有计划、稳步发展的阶段。4.第四阶段是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会计软件的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背景是怎么的?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全面处理,以及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手工记账系统被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所取代。这一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记账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模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加注重数据的综合处理,加强了内部管理。在此期间,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可以为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但功能没有实现共享。
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各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企业和公司的最高决策也依靠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大量微型计算机出现,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家庭。
电算化会计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涌现:1981年8月由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召开的“计算机在财务、会计、成本中的应用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会计电算化”。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地说,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关的一切工作。